下載App
下載App
登入/註冊
營養教主AndySan
2025/03/24
即睇更多社群帖文
返回帖文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食譜
33
0
印度人流感法寶🦠每日1湯匙肉桂粉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流感肆虐,你有冇諗過「
食得健康」都可以幫助提升抵抗力?其實,一種來自古代的天然香料——肉桂,可能係你預防感冒的好幫手! 【肉桂的歷史與起源】 肉桂(Cinnamon)有著超過數千年的歷史。據記載,古埃及人早在西元前 2000 年已開始使用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作為烹飪和防腐用途。而中國古代醫書則將肉桂(或稱「玉桂」、「桂皮」)記載為治療消化問題與感冒的良藥。 肉桂的價值甚至曾經媲美黃金!在古羅馬時代,肉桂的價格一度高昂至與黃金相當,甚至在 17 世紀,荷蘭與葡萄牙為了爭奪錫蘭肉桂的貿易控制權,還爆發過戰爭! 【為何肉桂能對抗流感?】 肉桂的獨特香氣與功效來自於樹皮內的油性成分,其中**「桂皮醛」(Cinnamaldehyde)**是主要的活性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有多種益處: 🦠 1. 抑制流感病毒活躍度 研究發現,桂皮醛能夠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及部分冠狀病毒的生長,減輕呼吸道感染症狀,縮短感冒病程。 ❤️ 2. 保護心血管健康 肉桂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血壓,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3. 調節血糖,穩定胰島素 研究顯示,肉桂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助於糖尿病管理,並且減少餐後血糖急劇上升。 ⚖️ 4. 促進減重 肉桂能抑制消化酶活性,幫助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望在體重管理方面發揮作用。動物實驗亦發現,食用肉桂的老鼠相比對照組,體重更輕,腹部脂肪更少! 🦠 5. 抗菌抗炎,提升免疫力 肉桂可抑制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細菌的生長,並具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效。 如何食用肉桂? 💡 最簡單的方法: ✅ 1 湯匙肉桂粉 + 熱水泡 5 分鐘,簡單易飲! ✅ 可加入牛奶、咖啡、燕麥粥、優格等食物中 ✅ 冬天可與丁香、八角等香料煮成熱紅酒,暖身又美味 🚨 注意事項: 雖然肉桂好處多多,但過量攝取(尤其是中國肉桂,即「桂皮」)可能影響肝腎健康。因此建議適量攝取,以錫蘭肉桂為優先選擇。 結論:日常飲食中的小改變,提升免疫力!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指出,本地流感活躍程度仍然偏高,要全面提升抵抗力,除了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亦可以透過肉桂等天然食材來幫助增強免疫力!每日 1 湯匙肉桂水,或許可以成為你這個流感季節的護身符! =============== 想得到第一手「#發炎」及「#消炎」資訊, 加入 #炎症研究學會 🔥 資訊谷,一齊擊退炎症!! 📌 https://bit.ly/2TZWCL4 📌 =============== 查詢更多👇🏻炎症研究學會👇🏻官方頻道 💕官方FB:@炎症研究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inflammation.secrets 💕官方IG:@Andy San 營養教主 🔗https://www.instagram.com/andysan_iii/ 💕官方YT:@營養教主Andy Sanさん 🔗https://www.youtube.com/@andysan_iii 💕官方小紅書:@營養教主AndySan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3bbbf920000000027029535 =============== #炎症字典 #流感季節 #增強免疫力 #天然療法 #桂皮醛 #抗流感 #肉桂好處 #健康飲食 #食療推薦 #心血管健康 #糖尿病飲食 #減重方法 #抗發炎 #提升抵抗力 #消炎飲食 #食養健康 #健康生活 #傳統智慧 #飲食知識 #感冒預防 #流感對策
#健康飲食
#增強免疫力
#健康生活
#心血管健康
#天然療法
#抗發炎
#傳統智慧
#抗流感
#提升抵抗力
#減重方法
#炎症字典
#發炎」及「
#消炎」資訊,
#炎症研究學會
#流感季節
#桂皮醛
#肉桂好處
#食療推薦
#糖尿病飲食
#消炎飲食
#食養健康
#飲食知識
#感冒預防
#流感對策
(此文章由U Blog 同步發佈至社群)
...
更多
發表第一個留言...
33
下一篇
社群主題
熱門地點
下載 U Lifestyle應用程式
關於
《社群》最強使用指南
社群創作有價企劃
《社群》焦點功能及升級計劃
常見問題
條款及細則
《社群》最強使用指南
社群創作有價企劃
《社群》焦點功能及升級計劃
常見問題
條款及細則
探索
U Lifestyle
Travel
HK
Beauty
Food
Blog
e-zone
U Lifestyle
Travel
HK
Beauty
Food
Blog
e-zone
其他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
聯絡我們
香港經濟日報版權所有©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