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初訪傳奇桂離宮
這次京都賞楓之旅,重點行程之一是走訪桂 離宮。它幽玄、寂侘之美,在日本甚至形成 了自此一家的「桂學」。
此建築對我來說有謎像的吸引力,如果說江 戶時代的浮世繪,啟發了法國印象派畫家如 梵高莫內的美學靈感,那末建於17世紀的 桂離宮,如何會對現代主義建築產生微妙的影響,Walter Gropius、Le Corbusier等一 代宗師,到訪後為何會對它推崇備至,就更 值得深思細味。
桂離宮不是尋常的庭園景點,隨意買票就能 進場:它由掌管皇家事務的宮內廳管理,參 觀要先向局方遞交申請,我在11月中想登 入網址申請,但已經額滿,朋友說可當天早 排隊輪籌。我約於8時半抵達,要先填表格 並出示護照,結果9時、10時等場都滿了, 要等12時才能依團參觀(每團有規定人 數,每位1,000日圓),整個過程滿有儀式 感。
保持創建原貌
其實桂離宮真正「養在深閨」。它是皇室家 族的別墅,是八条宮家智仁親王的古書院。 元和元年(1615年),智仁親王取得了桂 地,馬上投注心力興建別墅。自幼學習和歌 與古典文學的智仁親王,在這塊約6公頃的 土地,僅配置4個房間的古書院。之後陸續 整建庭園,引桂川之水入池塘,在池中搭 橋、植栽、建造假山,地面則鋪設碎石與飛 石步道,這是王公貴族幻化中的桃花源。
1624年,桂離宮實則已具雛型,可惜智仁 親王辭世,未及目睹離園之美。直到1641 年,二代智忠親王着手重整父親留下的別 業,除古書院外,增建中書院、新御殿。此 後,又陸續增建御幸門、御幸道、御輿寄及 月見台等。1663年,第三代皇仁親王修建 了茶屋、月波樓、松琴亭、賞花亭、園林堂 和笑意軒等。桂離宮創建至今,沒有遭受過 火災,基本上保持了創建時的風貌,可說極 得蒼天庇佑。
桂離宮向來是皇宮招待貴賓,或外國公使的 場所。我們參加的導賞團限一小時,要遵循 指定路綫,後面也有員工殿後,多逗留一會 拍照,也會被催促跟上。盡管如此,遊桂離宮真可領略到「石橋流水,道法自然」的妙 韻。它的建築手法,如何「契合」現代主義 建築精神,篇幅所限,還留待下回分解。
撰文:馮柏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