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選電影節焦點影人談港片未來 古天樂深信AI未能取替演員
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將於4月10日啟動,今年焦點影人古天樂,在電影節的專屬訪談中,坦誠分享對當下港片市場的期盼,以及分析AI對影業會帶來怎樣的融合。
古天樂被選中為今年電影節的焦點影人,亦被譽為近年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表示:「古天樂絕對是另一個『香港製造』的品牌故事——由演員出身到成立電影集團,他不僅演藝事業卓然有成,回饋影壇及社會更不遺餘力。在其積極推動下,本地創作百花齊放,更揚威海外,引領香港電影開啟新章。」
研究新世代觀影習慣
古天樂參與演出影片逾百部,擁有多部代表作,由早年的《陰影路》、《爆裂刑警》,到去年《九龍城寨之圍城》,都在他的演藝事業中別具意義。
2013年成立天下一集團,業務包括電影和電視劇項目發展、投資及製作、後期製作、音響效果、視覺效果、電影宣傳及藝人管理等。問到未來怎樣的港片能夠打動觀眾,古天樂坦言:「共鳴很重要,如果觀眾看完不明白,或不能感同身受,是沒有用的, 我都要經常研究不同世代的看法,十幾歲的觀眾和我這一代的看電影,又有甚麼不同?」
他指現時的科技和媒體很發達,但人的耐性卻相對減少。「當然一套好的電影,仍是可吸引觀眾入戲院看的,因為人們想要感受現場反應和共鳴,所以未來的科技發展,怎樣可以跟電影結合,都是我有興趣的內容。」
AI可助電影製作
古天樂投資的《明日戰記》耗時8年始完成,更斥資引入尖端科技,開創港產科幻電影先河,他不諱言拍了多年電影,最難忘和最有滿足感便是《明日戰記》。「作為一套港產科幻片,我在過程中學到了許多,並重新面對很多以前不熟悉的製作模式,以及克服了各種挑戰。」
現時AI科技發展迅速,有說以人工智能程式已可編寫電影劇本,更可自行生成完整電影,對AI亦素有研究的古天樂稱:「我覺得AI的確可在電影製作上作出很大幫助,譬如拍《九龍城寨之圍城》時,最方便是用它來做story board,它可以生成很多版本作選擇,既節省時間,也可讓導演的構思空間更大。我認為現階段以AI來協助拍攝工作,或用作資料搜集是可行的,但要說能取替真正的編劇甚至演員,就未必可以,因這些都是需要有靈魂的東西。」
須不斷改變思維
古天樂同時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多年,一直致力保持香港作為創意和商業電影製作中心的地位,他明言這幾年不論台前幕後,都在進入整合和更替期,電影人在面對觀眾和市場的轉變,都要不斷改變思維方法。
「在商言商,自己作為一個電影公司老闆,也要經常檢討過往的不足,以迎合市場未來的走向,有些事如果慣性去做,便會變成惰性,我們要不斷地發掘以前未做過的事,才會有進步空間。」古天樂語重心長說。
FILMART影人交流對談
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FILMART) 焦點活動之一,是香港演藝學院40周年節目啟動禮,本周已於會展的展館中順利舉行。
在為期4天的FILMART,演藝學院將舉行10場不同類型的講座、分享及表演,將戲曲、舞蹈、戲劇、電影電視、音樂和舞台及製作藝術6大學院的成果和學生的藝術才華展現。內容包括講師分享跨院校的合作項目、中國戲曲與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校友韋羅莎分享由劇場到大銀幕的表演藝術、新晉服裝指導袁允明進軍荷里活的創作歷程,還有應屆畢業生的作品回顧。
其中一個活動,為《表演藝術家的自我提升》的對談,由《毒舌大狀》吳煒倫導演主持,訪問3位特別主禮嘉賓:洪金寶、鄭保瑞、謝君豪,談及各人對於演藝學院培訓的人才於真正工業實踐之時的幫助會有多大。
電影節復刻華語片
除了選映「焦點影人」古天樂10部電影,電影節華語修復經典環節也會播映4部作品。
翁維銓的首部劇情長片《行規》當年一鳴驚人,為香港新浪潮開闢新天。另一香港新浪潮先鋒譚家明執導,為梁朝偉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 《殺手蝴蝶夢》,就拍出殺手與黑幫的快意恩仇,滲透出超越時代的魅力。
擅長拍黑幫題材的杜琪峯,在高度風格化的《PTU》 盡顯功架,突破類型框架,視覺布局及場面調度令人歎為觀止。
台灣新浪潮電影亦不遑多讓,由曾壯祥執導、夏文汐主演的《殺夫》,女性受虐憤而報復的前衛題材40 年前震撼影壇,8段大膽戲碼在修復版重見天日,還原影片完整神髓,社會批判力度有增無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