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電影節大使感榮幸 袁澧林努力增值以好演員為目標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舉行,演員袁澧林 (Angela)獲委任為今屆電影節的電影節大使,日前她接受本報訪問,談及擔任大使的感想,並分享入行至今演藝工作的反思和心得。
袁澧林感恩能獲邀成為電影節大使,更是近20年最年輕的一位大使,她笑言:「當時我係有啲後知後覺,未發覺原來係一個咁大的盛事,公布之後好多人恭喜我,我才了解這件事背後帶出的意義,比我想像中大好多。」及後Angela亦有重溫以往電影節大使的言行,從中思考並審視自己跟電影的關係。 「以前我同電影是好個人嘅關係,現在就有了一個位置,讓我有份責任感。」對此她雖有感壓力,但亦覺榮幸。
演藝經歷是「奇幻旅程」
2013年入行的袁澧林,近年隨着演藝事業的發展, 經常可在香港、台灣、日本等不同地方的電影活動中,都可見到她的身影,Angela形容這些經歷都是 「奇幻旅程」。
Angela憶說:「我細個就喺一個好普通的家庭成長, 完全無要成為藝人、演員的想像,當時藝術以至別人覺得所謂不切實際、冷門的行業,並不是我屋企人能夠給到我的選擇,所以大學時好自然地揀了商科,並唔係因為我需要,是潛移默化地覺得生活好大程度都同生計有關。」大學期間她機緣巧合接觸到幕前工作,自言已相當幸運,對於自己現時更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極度感恩。
除香港影視作品外,Angela近年亦有參與台灣的影視製作,而她的社交平台,充滿不少她在港台兩邊走的工作印記,對於兩地拍攝的模式,她亦有其看法。「香港的拍戲方式有好亦有壞,而最大特點在於有效率,因為會令所有演員在好快的情況下完成拍攝工作,但就可能會犧牲一些演出質素,又或者會令未太成熟的演員,處於一個好緊張的狀態。」
習慣為工作奔波
至於台灣拍攝方式,好處則在於懂得放慢,她以開拍前的準備工作為例:「大家會一齊上戲劇課程或者會排戲,這些過程會容許演員可以出錯,排戲不是為了排啱場戲,而是為了排除出錯的可能。」 Angela坦言自己出差的次數,比公眾在她的社交平台所見到的帖文其實還要多。「我呢排又去完台灣工作,以前我會對下個出差目的地存有憧憬,但現在出現在機場,已經無咩感覺,習慣咗,只會諗盡快休息整頓好自己,準備好工作。」Angela透露,家人更希望她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有湯水滋潤,並盡快學懂煮飯照顧自己。
Angela以往曾於訪問中形容自己為「becoming an actress」,近年她經歷過電影獎項提名(如《窄路微塵》,又得到不同地方的電影角色邀請,更於今年成為電影節大使,她仍自覺在電影行業中的定位並無改變。「因為我做的事係好簡單,生活中同電影有關的就是收劇本,然後就深入閱讀及研究角色,直至去到片場,就要好紮實地交出我的功夫,而日常中的我,亦會進行好多跟表演有關的思考。」
Angela透露只要無工作在身,就會欣賞電影,形容自己現時的生活既規律又單純,並正因為生活處於正向的狀態,近來亦收到不少肯定。她透露近期欣賞過蘇玉華主演的舞台劇《完美證供》後,相隔一個月再欣賞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原裝電影版,她形容兩位女主角的演繹風格和劇本深度,是近來令她最為深刻的觀影體驗。
影業低潮自我增值
近年不少新聞都提及到香港電影正值低潮,Angela 對仍能參與不同的電影感到榮幸,但自覺在業內的崗位較被動。「我暫時未有能力發展一個電影企劃, 或者在經濟低迷情況下怎樣令電影項目發生。」她認為香港電影處於低潮時,自己更應該增值自己。 「因為有低潮自然就會有向上嘅可能,當有向上的情況時,就會有好多casting機會,到時就要預備好接住呢啲機會。」
Angela近期亦有趁公餘時間參與不同的演技課程。
「香港的課堂好多時都專注學習本能上的演繹,而我就未接觸過同身體演繹有關的學習,故去年12月我便向一位台灣老師學習一套演繹方式。」她坦言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原來身體上有很多演繹的可能性,並認為未來或有機會朝形體戲劇方向學習。
去年Angela許了一個願望,希望能夠拍到一部商業電影,然後確實成真了,問到未來作為演員的目標時,她又想再次許願。「我希望可以拍較小品的電影,跟新導演合作創造出一些難以定義的電影作品。」她又透露今年將有多部電影及電視作品將會陸續推出,她亦會於5月開始演出影視新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