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重溫舊香港故事:發掘西貢鹽田梓的客家文化

疫情下無得出遊,唯有留港到處走。西貢離島遊花費不多,又可以呼吸新鮮空氣,絕對是週末遊好選擇。位於西貢的鹽田梓村,行山,親子遊都得,又可以發掘早年當地客家人靠鹽業為生的故事。之後返西貢食海鮮,寫意半天遊。 鹽田梓小故事 300多年前,面積只有0.3公里的鹽田梓村亦曾經興往。村民賣鹽為生,之後鹽業式微,新生代逐漸遷出市區發展,現今村內只遺留一些荒廢村屋和少數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極具探秘樂趣。 文物展覽館 在鹽田仔碼頭下船,沿小道上來到展覽館。展覽館前身是澄波學校的課室,館內展出當時客家村民的生活用具及服飾、陶瓷製品等。展館面積不大,但展示當時客家村民的生活故事。當天駐守的一位保育義工說,展品都是幾經辛苦搜集回來,值得一看。 > 館內很多當時村民的生活工具,教小朋友認識老香港。 聖若瑟小堂 展覽館旁邊是建於1890年,已有130年歷史的聖若瑟小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1879年,羅馬天主教會派聖福若瑟神父來鹽田梓村傳教,他為與村民溝通,更學習客家話,他的努力讓當時村民大都信奉天主教。教堂仍隱約看到一些羅馬式的建築風格,面積小巧精緻,坐落小山丘頂上,意外地配合小小的鹽田梓村。 > 天主堂別緻,亦反映當時村民的務實簡樸生活 玉帶橋 沿路牌上山,山路不長,很好走,亦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大約半小時後就來到通往滘西洲的玉帶橋。橋不長,但遊人都喜歡在這裡稍息一會,吹吹海風,談談天。 > 玉帶橋上環境開揚,另一邊通往哥爾夫球場 曬鹽場 沿小島走了一圈,就會回到曬鹽場。過去香港人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經常流汗,需要補充鹽分。加上當時居民需要鹽來醃製食物保存,所以當時鹽和生活息息相關。早在1670年,客家人從內地移居鹽田梓,開發鹽田和建造水閘,發展鹽業,之後把鹽售賣到西貢和鄰近地區,可惜鹽業隨時間最終被淘汰。如今,鹽場只用作海鹽製作示範,但遊人仍可以購買鹽成品當手信,看曬鹽示範就要留意開放時間。 > 曬鹽場遠觀 島上亦有茶座及小酒家。如果想在酒家用餐,最好預先訂坐。聽保育人員說,酒家的土窯雞味道很具特色。而聯誼茶座的豆腐花及茶果味道淡淡,很好吃,如果不想在島上吃飯,可以坐船回西貢在海鮮街吃海鮮,也是不錯選擇。 > 很可惜沒有吃到土窯雞,但茶座的茶果很好吃 小結 2000年開始,鹽田梓逐漸進行復修工程,為大家展示香港的舊故事,很值得一看。 如何前往 1. 港鐵彩虹站C1出口外搭乘1A綠線小巴到西貢市中心,車程約40分鐘。 2. 在西貢公眾碼頭可以購票乘小渡輪前往鹽田梓,來回票價約港幣$60,當中包括參觀聖若瑟小堂和鹽田的費用。鹽光保育中心亦提供導賞服務,詳細可以參考鹽光保育中心網址。 3. 留意去鹽田梓的渡輪只在週末和假期開放,如果在平日,出發前最好先確認一下船期。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訂閱尋找你的旅行背包。 YouTube Channel:西貢鹽田梓 #香港 #西貢 #一個人旅行 #鹽田梓 #尋找你的旅行背包 (此文章由U Blog 同步發佈至社群)

評分
5/5